育儿:不要介入「孩子之间的战争」
当孩子在小学阶段与同学起了争执,一旦父母介入,他们便丧失了学习与人和好的机会。
孩子是在「问题」与「麻烦」之中成长的,所以有人主张「不要介入孩子之间的战争」。然而,现在却有许多家长,彷彿成为孩子与人吵架的代理人。
近来,新闻媒体大肆报导校园霸凌事件,许多父母为了防患未然,便亲自处理孩子的问题──这样一来,反而令他们错失了学习独立的机会。
校园霸凌的消息时有所闻。我在演讲中,常会问家长一个问题:「请问各位,孩子上学时的心情如何?是很开心?还是很郁闷?」
结果,约有七至九成的家长,表示孩子上学时的心情很好。这一点,在其他的调查中也是大同小异。然而,媒体搧风点火的报导,却造成许多家庭的不安。
当然,校园霸凌事件的确存在,但请勿以偏概全,误以为每个角落都有孩童自杀和受虐事件。其实,学校是孩子学习与朋友建立互信的地方。在这段求学过程中,难免会与人发生口角及争执。但也正因为要面对种种人际关係的课题,孩子才能从中学会互相体谅。倘若一发生摩擦,大人便急着介入处理,反而让孩子丧失学习与人和好的机会。
时下的年轻人非常脆弱,常因朋友不经意的一句话而受伤,导致无法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,最后变得对人失去信心。
类似的案例,在小学阶段也时有所闻。
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,便是家长的过度保护。
一旦週遭的孩子发现某个同学的家长特别敏感,之后,大家就自然与他保持距离。如此一来,孩子也错失了交到知心好友的机会。
确实,到了小学高年级的阶段,某些校园霸凌的行为,严重者甚至等同于犯罪。所以,我并非希望父母完全不要过问孩子间的争执,我想强调的,是不要矫枉过正。
毕竟,让孩子学习勇于表达自我的想法,是人际关係中很重要的一环。
《东大爸爸这样教养孩子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