育儿:8种亲子游戏,让学前儿头好壮壮
如何养出头好壮壮的学前儿?不用识字闪卡、不需皮纹检测,只要运用高趣味、零压力的八种亲子游戏,就能在快乐陪伴孩子的同时,轻鬆提升孩子的脑力发展。
童年的真实经验,对于大脑发展及未来的认知能力,影响极为深远。研究已知,得到充分的人际互动和环境刺激的婴幼儿,大脑组织结构较为绵密。
学习是一辈子的事。然而,○~六岁的学前儿,正值大脑神经快速成熟期,感觉系统不停接收各种刺激,这些讯息会传递给大脑。讯息愈频繁,大脑神经迴路也愈发达。
洪兰在《通情达理》书中指出,「每一个亲子的经验都在大脑中留下痕迹」。《大脑当家》作者约翰‧麦 迪纳则强调,好奇心本身就是一件最重要的事。家有学前儿的父母,应鼓励孩子探索世界,多做亲子互动、多重感官刺激,为孩子的大脑发展灌注所需的养分。但脑 力开发的前提是,父母要顺势而为,如果孩子没有乐在其中,效果就不存在。因为唯有主动历程,大脑神经才能进行连接,学习力才会跟着提升。
游戏一 指尖运动锻鍊法
哲学家康德曾说:「手是外部的脑」。瑞典研究发现,当手指在做複杂、有意识的动作时,脑血流量比平时增加了三分之一。手部的精细动作差,大脑认知表现也较低落。
○~二岁:处于大脑迅速生长期的婴幼儿,父母可从生活中提供运用指尖的机会,例如自製彩色麵粉黏土、五指画、手指谣、堆沙堡等活动,锻鍊孩子的手指灵活度,促进大脑的整合协调。
二~六岁:除了摺纸、涂鸦、叠积木、抓豆穿珠外,亲子还可一起做点心,或剥蛋壳、削果皮、折衣服、洗袜子等家事。在开发脑力的同时,提升生活自理的能力。
游戏二 摸摸看百宝箱
大脑感觉神经当中,触觉发展是最早成熟的。触觉经验可活化大脑边缘系统,分泌稳定情绪的多巴胺物质。「摸摸看百宝箱」,可满足大脑本能的好奇。先挑选数十样物品,例如大颗核桃壳、松果、刷子、羽毛、铃铛、光滑的石头,让孩子用手伸入箱内,感觉物品的不同形状。
○~一岁:对触觉相当敏感的婴儿来说,百宝箱探索可能过度刺激,建议改以身体按摩,累积早期的触觉经验。